国内粮价受托市收购价格支撑长期维持高位,国内粮价居于“高地”。目前广东港每吨国产玉米、大米、小麦分别比同品种进口完税价高出750元、900元和500元左右,玉米价差甚至一度超过1000元。
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,国际市场粮价在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下跌14%,跌至五年最低。
这份名为《粮食价格观察》的报告称,受低油价影响,2014年全球粮食供应充足, 2015年小麦、玉米和大米丰收在望,这些因素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下落。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,小麦价格下跌18%,大米价格下跌14%,玉米价格下跌6%。
国际粮价的大幅下跌,对于粮商来说,有利于降低成本,是一个利好因素。2014财年,跨国粮商归属于控股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2.48亿美元,与上一年度的13.42亿美元相比,增长约70%。而截止今年2月底的前九个月,总部位于美国的嘉吉公司净利润达到16.3亿美元,同比增长13%。
尽管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下滑至五年新低,中国粮食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。
今年初,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称,国内粮价受托市收购价格支撑长期维持高位,国内粮价居于“高地”。目前广东港每吨国产玉米、大米、小麦分别比同品种进口完税价高出750元、900元和500元左右,玉米价差甚至一度超过1000元。
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,以玉米为例,国际市场近月交付的玉米到中国港口成本价格现在约为每吨1600~1700元,同期东北玉米到达广东港口的价格每吨在2500元左右,内外价差仍然高达每吨800~900元。
对于国内粮食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来说,中国粮食价格大幅高于国际市场,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,使用低成本的进口粮食,利润上将会有不错的表现;实际情况是,多数粮食加工和贸易企业,只能眼巴巴看着这个商机,无法落实为生意。
中国对玉米、小麦等粮食进口进行配额管理,配额以内的进口粮食关税很低,配额外的进口粮食要征收65%的高关税。
粮食进口的配额并不多。市场人士介绍,中国现在小麦的进口配额约为960万吨,玉米的配额只有720万吨。主要掌握在国有粮食企业手里。中粮集团公开文件称,中粮在中国小麦进出口总额中占比100%
一家大型粮食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,配额内的进口小麦,在价格上有明显的优势。今年5月,河南的小麦每吨2600~2700元,而最好的加拿大小麦每吨2000元左右,加上税收大概每吨2100元。只要有配额,进口小麦可以说稳准不赔。但是全国的小麦进口额配只有900多万吨,其中90%被中粮等拿走,剩余90多万吨全国30多个省份,每个省份大概分到3万吨左右。
上述人士说,今年,小麦进口配额的分配改革,所有的配额不再进行人为的分配,全部归中粮等国有公司,中粮等把仓库里的陈年小麦拿出来拍卖,绑定进口小麦的配额,比如,每拍卖1吨陈年小麦,搭配0.5吨进口小麦配额,因此陈小麦的价格可以拍到很高的价位,买家主要是冲着进口小麦的配额去的。
一家民营面粉厂的人士说,进口小麦除了有价格优势,品质也高于国产小麦,高端的面包粉需要用进口小麦做原料,但是要拿到进口小麦的配额很难,要向官方申请、报批,手续繁琐,这家公司因此放弃。
中粮虽然握有大量的粮食进口配额,但是与庞大的粮食市场相比,配额所占的比例并不高,中粮的粮食业务并不能摆脱成本较高的影响。
2012 年、2013 年、2014 年及2015 年1~3 月,中粮集团主要收入来源板块粮油糖等农产品贸易、加工、期货、物流及相关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6.96%、6.56%、3.89%、3.11%,一路下滑。原因是因为自2009 年以来国家为稳固粮食生产,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,不断提升粮食收购价格,增大了经营成本,另一方面,为稳固民生,粮食市场价格受国家抑制。
尽管国内粮食价格居高不下,种粮农民的收入增长有限,短期内国家放弃粮食托市收购的可能性不大,政策环境不会大变;而粮食加工贸易企业又要扩大规模,实现盈利,才可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。在这样两难的境况下,一些公司选择走向海外,开辟第二战场。
2014 年,中粮集团2014年先后收购了尼德拉和来宝农业的股权,两家海外企业在巴西、阿根廷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乌克兰等世界粮食核心产区拥有港口、码头、仓储设施等一批战略资源,在海外大豆、玉米、小麦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地掌控仓容 560 万吨,年加工能力 3500万吨,港口年中转能力 2200 万吨。
中粮在海外开辟“第二战场”,真正接入了国际市场,可以“买全球,卖全球”,分享国际粮价下跌的红利,不过国际粮价上涨时,也将比国内公司面临更多风险。(来源:第一财经日报)